文/夏莫
人生就像一台戏,新人上台,老人退场,一代人的逝去,成就了下一代人的繁荣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,就是一场戏的交接。
塔拉·韦斯特弗在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中说:“我们每个人都比别人讲述的故事中赋予我们的角色更复杂。在家庭中尤其如此。”
人这一生,会扮演多种角色,曾经是孩子,后来成为了父母。每一种角色的背后,都藏着责任与没完没了地操心。
父母对子女倾尽一生,寄予了希望,同时他们也期待,在晚年能有所依。
在中国,受传统思想的影响,“养儿防老”的思维根深蒂固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其实懂得,“养儿并不一定防老”,晚年真正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选择中。
人老了,别对子女太好,不要做“三事”,否则后悔莫及。
在晚年,钱是一个人的依靠。
只是,在与子女相处的路上,作为父母,见不得子女遇到任何困难和生活中的难处。
每当子女需要钱时,父母总是会慷慨解囊。
不管钱有多难赚,不管自己有没有过上体面的生活,许多父母,为了子女总是倾尽所有。在人生路上,不知不觉将自己的全部积蓄,一点点地都交给了子女。
其实,将钱全部交给子女,等到老了才发现:养儿不防老,每次伸手向子女要钱,都难于开口。
法拉奇说:“当我们独自相处时,我们更容易反叛;与别人生活在一起时,我们更容易委屈自己。”
作为父母,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,不是为了牺牲自我的幸福来给子女铺路。子女,需要独自去面对问题,需要成长。
人老了,生活的品质离不开金钱的支持,不要将全部的积蓄都花在子女身上,不仅苦了自己,还降低了子女奋斗的动力。
人生路上,每个人都会遇到风雨,遇到挑战,关键在于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它。
有的人,习惯依赖父母,遇到困难就退缩,向父母寻求帮助。而父母,也总是习惯性地帮助子女解决问题,不忍他们吃苦,不忍他们受伤。
其实,过度的操心,过度的担心,都会阻碍子女的发展与成长。
不管有多爱子女,在老去的路上,请不要过分担心子女会受伤,更不要处处都去保护她们。
温室里的花朵无法面对现实的残酷,这不是保护,是另一种方式的伤害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,该吃的苦不能少。作为父母,要学会放手,让子女获得独立成长的机会。
七堇年说:“我们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,只不过有时陪伴簇拥的人多了,便有了错觉。到了一切恢复原本的时候,觉得自己万众离弃。其实只不过是幻象消失,还你一个本来面目而已。”
儿孙自有儿孙福,父母能保护她子女一时,护不了一辈子。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面临风雨,独立成长,练就更强大的内心,才是最好的教育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不管有多爱子女,任何时候都别插手儿女的家事。
人老了,儿女们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小家庭,他们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,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。
若父母总是没有边界感随意插手子女的事情,也许由于观念的不同,很容易引发矛盾。
即使,作为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是往往会费力不讨好。
虽然父母与子女之间,血缘情深,但父母和子女本是相对独立的个体,对彼此生活过多地干预并不利于亲情的发展,反而增加了压力,让矛盾激化。
在晚年,别干涉儿女的家事,别过度地管控她们的生活。让子女自由选择,自由经营自己的人生。
如若,人到晚年感觉到孤独,那就学会为自己找一些兴趣爱好,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精彩又夺目。
不要将所有的注意力,都放在子女的身上。
人老了,为自己而活吧,经营好自己的生活。而子女,只要他们生活美满,不要太担心。
人老了,与子女之间相处,需要把握分寸感,需要有清晰地边界感。
梁晓声说:“对于大多数的人,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。参透此谛,爱情是缘,友情是缘,亲情尤其是缘,无论怎样,皆当润砾成珠。”
子女与母亲之间的关系,从出生时脐带剪开的那一刻,就代表着分离。
子女是血脉的延续,但不代表就应该受父母掌控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太近会有矛盾,太远,会渐渐生疏。
所以,需要把握好“度”,即分寸感。亲情也是需要用心经营的,尤其是人老了,空闲时间增多,会更加关心儿女的生活,殊不知这会引发很多问题。
爱子心切,情理之中,但是人老了,与子女之间相处,需要把握分寸感,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才是最聪明的活法。
-END-
作者:夏莫,新锐情感导师,心理学学者,全网超10亿人气情感作家,幸福女人管理师,专注情感、两性、婆媳答疑十余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