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人在職場,難免要參加應酬。
和客戶簽約前,吃頓飯,強化溝通;簽約后,開個慶功宴,高興一回;同事之間,吃吃喝喝,感情就好了;下屬請上司吃飯,只要上司賞臉,升職加薪的機率就高了......
你有沒有想過,飯局太多,會讓人避之不及;飯局設計不合理,誰都不開心;飯局上,有人喝醉了,還真的很麻煩。總有一些人,骨子里是討厭飯局的,勉為其難地到了飯局,如坐針氈。
有人看到飯局,發出感慨:「該來的沒有來,不該來的來了。」
在人人都有飯吃的時代,用請客來強化社交,顯然不太合適了。聰明的人,會選擇「送禮」。
當然,你要明白,送禮不是「紅包、昂貴的煙酒茶、手表戒指」之類的東西,而是「以禮待人」,創造真情。
02
第一,「急需禮」:解燃眉之急。
三國時,劉備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圍困,大將趙云負責保護劉備的家人。
經過幾次沖鋒,劉備出了包圍圈。趙云則在人群中找到劉備的兒子阿斗,然后奮力一搏,沖出了包圍圈。
當趙云把阿斗交還給劉備時。劉備把阿斗丟到地上,說:「這孩子有什麼用?差點害了我的手下大將。」
后人寫下一句歇后語:「劉備摔阿斗,收買人心。」
在戰火中,誰不擔心自己的家人?如果你及時幫助別人,保護了家人,這份大禮,一定是永生難忘的。
而劉備,也通過一句話,讓趙云備受感動。言外之意,大將比兒子更重要。
摔下了阿斗,送出了兩份大禮。真是妙不可言。
俗話說:「救急不救窮。」
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,及時出現,你稍微做點什麼,就是別人的貴人。
比方說,你和上司出差,多帶一塊電源。當上司的手機沒電的時候,電源就是一份大禮。并且,上司用了電源之后,還會還給你。
人都有遇到急事的時候,關鍵是你能否做「及時雨」。
03
第二,「差缺禮」:減少人生的遺憾。
唐肅宗在位時,看著經歷了安史之亂的中原,連連嘆息。
大臣于休烈找來《五代論》,送給唐肅宗。這本書雖然很普通,但是證明了中原一帶,仍舊有「寶物」,還能興旺。
唐肅宗很高興,讓于休烈做了工部侍郎。
你缺少什麼,我就給什麼。這樣的送禮方式,會讓對方很開心。
平時生活中,一個抽煙的人,如果忘記帶煙了,渾身不自在。你及時給一支煙,人情味就濃了。
一個喜歡蘭花的人,因為辦公桌上的蘭花要凋零了,暗自神傷。你恰好會侍弄蘭花,主動請纓,讓蘭花煥發生機,這份禮物,記憶深刻。
人在職場,同事們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關系。你細心觀察,總會發現別人需要什麼。
送真正需要的東西,體現了同事之間的關心,對方會因為有你這樣的同事而欣慰。
04
第三,「名譽禮」:給別人好名聲。
春秋時,一個宋國人,拿著一塊玉石,送給大臣子罕。
子罕說:「我以‘不貪’為寶,不需要玉石。」
宋國人說:「我帶著一塊這麼大的玉石,沒有辦法回到家鄉。把玉石給你,還能免去被盜賊惦記的災禍。」
子罕接過玉石,請人打磨成玉器,讓宋國人帶回家。
從此之后「子罕拒玉」的故事,千年不朽。人們都為子罕點贊。
換一個角度思考,是送玉石的人,成就了子罕的美名啊。
給別人提升名氣的機會,何樂而不為呢?
隨手點個贊,說一說別人的好處,宣揚別人做過的好事,這樣的「禮物」,隨時隨地都可以送。
只是很多人,習慣了抱怨、指責、仇富仇官,因此一次次錯過了「結交」的機會。
做人,盡量低調,不掩蓋別人的優點。如果別人清正廉潔,就給他拒絕「大禮」的機會;如果別人工作出色,就口頭鼓勵。
嘴巴甜的人,社交如「蜂蜜」;內心好的人,社交如「春風」。
05
第四,「功勞禮」:做一個有價值的人。
捫心自問,你愿意把功勞讓給別人嗎?
恐怕你不太愿意吧。
事實上,一個單位里,所有的功勞都是大家的,你千萬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。功勞從人群中來,應該還給人群。
讓你身邊的人,比自己更有功勞,自己甘心做綠葉,那麼你也會成為「最佳配角」。
作為員工,努力為單位做事,創造業績,并且把業績歸功于「單位」,而不是自己。當你持續這樣做的時候,就會發現,單位已經離不開你了。
也許你把功勞送出去了,得到了收入少了,但是你的人生更有價值了。失去了獎金,也會用另一種方式回到你的身上。
比方說,春秋時,齊國的大臣晏子,因為齊莊公不聽他的主張,就辭官去種地。后來,齊景公繼位,再次重用晏子。
一個有本事的人,在任何地方都會被發現;一塊金子,在任何一片土地上,都會發光。
盲目去吹捧、參加飯局、吃吃喝喝,就算你因此得到了提拔,但是德不配位、能力不足,還是要失去位置,甚至弄丟工作。
職場上,能力是最硬的底牌,成績是最好的禮物。
06
萬般皆下品,唯有情無價。
「吃人嘴軟,拿人手短」,道理沒有錯,關鍵看怎麼吃,怎麼拿。不能因為吃喝、送禮,衍生了腐敗問題,帶來了「奢靡之風」。
真正禮物,價格不貴,甚至一分錢也不要花,但是可以讓單位變得欣欣向榮,讓人際關系變得「很鐵」。
和氣的態度,謙卑的姿勢,努力的汗水,抬人的行動,贊美的語言,價值不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