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場,難免有形形色色的人,于是有人就難免會出現這樣的感慨:辦公室里似乎有那麼幾個看起來很不順眼,讓人感覺非常討厭的人,他們性格古怪、馬屁不斷……但是,不知道這些發出感慨的人想過沒有為什麼價值觀、性格相差這麼大的人能成為同事呢?
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,而是以一句「林子大了,什麼鳥都有」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罷了。有的人,甚至對對這種情況,采取了冷處理原則:不接近、不疏遠,保持「安全距離」。
但是這種處理方法是否正確呢?我們先看看這個故事:
張敏是一個年輕活潑、富有朝氣的女孩。在公司工作了3年,和大多數同事相處還算融洽,但是,只有一個男同事,讓張敏覺得自己和他格格不入。不止張敏如此,公司里的其他同事對這個男同事意見也很大。所以,在張敏看來,這個男同事就是自己的「職場冤家」。對這位同事,張敏總是刻意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。當聽到別的同事議論他的時候,她也通常跑去摻和幾句。
「盡管看起來他很好相處的樣子,但是,他幾乎什麼事情都想爭第一。老闆剛提出加班,他馬上會第一個舉手表示贊成,好像他是全世界最勤奮的人一樣,害得我們都成了綠葉,他成了紅花。」張敏憤憤不平地說。
但是,不久前發生了一件事,讓張敏對這個男同事的看法完全改變了。那是一次非常意外的情況,老闆把張敏叫進辦公室,沒想到老闆的辦公室里還站著一個人。張敏一看正是讓人討厭的男同事。原來老闆手頭有一項非常緊急的任務,希望張敏能和這位男同事合作,共同按時完成。盡管張敏心里一百個不樂意,但是,這位男同事卻一本正經地聽著老闆的指揮部署,一副認真的樣子,張敏只好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。走出辦公室時,張敏甚至還有些抓狂的感覺,「今天怎麼會這麼倒霉啊?」
然而,張敏在和這位男同事經過了幾天的合作之后,張敏卻發現情況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。盡管這位男同事平時那麼讓人討厭,但是他為了趕工作進度,每天都加班加點,而且有時他看到張敏過于辛苦,還會主動幫助張敏承擔較為復雜的工作,讓張敏先回去休息。
「原本在我看來他很討厭的缺點,比如要強心很重,在合作時卻似乎轉化成了他的優點。若不是他凡事追求完美、效率,或許我們的工作進度不會有這麼快。」張敏在這次合作中有了深刻的體會。「原來我以前一直戴著有色眼鏡看他,所以一直沒有發現他的優點。」
在公司例會上,老闆特意表揚了張敏和這位同事。張敏在例會上,突然想到:同樣的一個人,原來遠觀和近看,竟然會有這麼大的反差。
這樣的故事相信也在我們身邊發生過,那些看起來非常讓你厭惡的同事是否也被你打入「冷宮」了呢?你是否努力尋找他的閃光點了呢?
當我們摘下有色眼鏡,然后再去看同事的時候,我們往往會發現,原來我們誤解了同事,本來在我們眼中的同事的缺點,幾乎全都是有點。換一種眼光或者說是換了一個角度去看同事,很多時候,我們往往更在乎別人的缺點,卻因此忽視了別人的優點。所以,我們不妨多多留意他人的閃光點,我們看到的情況就會完全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