寂滅樂是滅苦以后真正的快樂,在這種情形下,沒有相對的苦與樂,而是超越了苦與樂以后的境界。這是智慧與精神層面的快樂,也是一種清澈的快樂。
星云大師說:分享信息:世界上很多地區,一到秋天,隨處可見一整片黃紅色的葉子,像油畫般美麗。有畫家就把此情此景畫下。然而,一幅油畫完成后,大概能夠保存幾十年、幾百年不變,只是,大家有沒有想過,畫猶在,可真實的景色經過一段時間,冬季來臨時就全改變了。花朵也是一樣,當它枯萎后,就會變黃、變黑,最后灰飛煙滅,
無常是世間的實相,因為「生者必有盡」,是世間平等的真理。生與死,在人世間很平等、很普遍,也是必然的真理,這個真理不能改變。除非我們能跳出無常的世間,跳出生死的輪回,否則是不可能的。
如果我們能夠時刻以這種角度、觀點來看世間,就沒有什麼非追求不可的東西,也不會有什麼事情值得我們討厭、煩惱和放不下。因緣一直在變,一切都是暫時的現象,當好的狀況出現時,要知道它會漸漸失去。從另一方面來說,好的現象可以使它變得更好,壞的現象也可能使它好轉,即使再壞的狀況發生,最后也不過是一無所有,但是一切本來就是空的。因此佛教說「五蘊皆空」;既然五蘊皆空,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所生,而因緣所生的東西又沒有自性,如此一來,還有什麼苦可言呢?
無論是我們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環境,包括心理、精神、物質、自然等一切現象,全都是因緣所生。緣起緣滅之間,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性,所以一切都是空的,這就是「緣起性空」法則。
明白了「緣起性空」的智慧,我們就能夠接受苦而遠離苦,而離苦本身就是樂。這種快樂并不是吃飽喝足、接受感官刺激或藥物麻醉所感覺到的快樂,而是讓我們放下一切負擔,并且得到解脫的快樂,我們稱之為「寂滅樂」。
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?顯示此景此花沒有不變的自性,而是隨著因緣而產生各種不同的變化。景色和花是如此,人不也是一樣嗎?以小孩為例,雖然年紀小,但「小」并不是他的自性,當他漸漸長大,就不再是小孩子了。因此,人也沒有不變的性質。我們的身體以及所處的環境都是由「五蘊」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所構成,其中連我們生命的主體「識」,也是沒有自性的。
實際上,不用等到壞滅,在變化的過程,當下就可以看到空的事實。例如,某樣東西雖然現在很漂亮,但它不斷在變化,美麗不斷地消失,不可能永遠保持漂亮外觀,從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來著眼,它的本質就是空的。因此,「空」并不是指所有的現象都不存在,而是從不斷消長的變化中體現它的空性,這也是「色即是空」的意思。
「因緣一直在改變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