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孩子沉迷于游戲,父母怒沖沖地將娃的手機摔了,孩子一怒之下跳樓身亡,家長悲痛欲絕。這樣的事件,不只是一例,大家都說,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了,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容易走極端。
家是我們每個人的避風港,對于孩子來說,爸爸媽媽就是為他們遮風擋雨的人。每位家長都很愛自己家的,保護孩子也是做父母的本能。
無論孩子想吃什麼喝什麼,想要好的玩具和漂亮衣服,家長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都會滿足。不知道,你是不是這樣的家長呢?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家長對于娃過度的寵愛和保護,導致他們心理脆弱,無法面對挫折和障礙。
心理學家
馬斯洛說,挫折對于孩子來講未必是壞事,關鍵在于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。
當寶寶受了委屈,遇到了困難,父母會挺身而出。作為家長應該做到凡事有度,如果對于孩子保護的太多,就不是什麼好事了。
父母管控孩子,如果太過就會成為娃的負擔,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,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牽擾著家長的。很多父母說,不希望我家的娃多麼優秀,只希望孩子健康平安的長大就可以了。
孩子的安全問題是家長們最重視的,父母很怕娃會受到傷害,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保護著孩子。
可你想過嗎?如果對于孩子保護的過于全面,也就是說,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向錯誤的方向發展。那麼,過度保護都有哪些表現呢?
表現一:在溺愛中長大
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,不只有父母的愛,還有爺爺奶奶、姥姥姥爺,全家人守著一個娃。
大人對于寶寶提出的要求,有求必應,要星星不給月亮,無論孩子要什麼都會全部滿足他們。
還有些家長總是順從孩子,當他們犯了錯誤的時候,也舍不得批評。尤其是老人,寶寶犯了錯誤,還會幫他們找借口,包庇孩子。比如,孩子打碎了家里的東西,老人可能會說「是這個東西太不經摔了!」卻不考慮,是不是孩子太調皮了,沒有安全意識?太馬虎了?
我想說,用這種方法把孩子保護起來,不希望娃受一丁點的傷害,是沒有底線的,溺愛孩子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。孩子不懂得遵守規矩,唯我獨尊,做事情沒有原則。
表現二:家長為孩子做一切事情
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小學生在前面蹦蹦跳跳的,父母或者是老人在后面背著一個大書包。孩子年齡小,家長多去關注娃,幫助他們分擔一些壓力是正常的。
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家長應該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大人替他們做太多,孩子就失去了動手的機會。
也就是說,寶寶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被父母代替去做了。有的孩子都上小學了,家長還在追著喂飯,這樣就有點過火了。
表現三:父母把孩子看的太嚴
時時刻刻都關注著孩子,生怕他們交了品行不好朋友,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視線當中。娃沒有交友的自由,做事情也要遵從父母的安排,如同溫室里的花朵,沒有屬于自己的自由。
這種過度保護,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懦弱,他們受不了一丁點的打擊,比如說成績下降了,他們就會一蹶不振,孤僻內向。日常生活中,連個傾訴的朋友都沒有。
我想說,作為家長,不要事事替孩子做,過度保護下的寶寶,無法像花兒一樣,在陽光下綻放。
首先,解放孩子的雙手。
在保證他們安全的情況下,讓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做做家務,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,體驗和家人一起勞動的快樂。
這樣做的好處是,會讓娃更有責任心,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,應該
主動替父母分擔家務。
其次,體驗挫折。
我們經常看到,有的孩子在和父母打撲克牌的時候贏了會哈哈大笑,一旦輸了就會哇哇大哭,怎麼也說也停不下來。有次可以看到,孩子面對輸,情緒低落,沒有面對挫折的勇氣。
所以說,讓孩子接受一點挫折教育,懂得什麼叫做苦盡甘來,沒有經歷過挫折娃,無法變得真正強大。
結語:
父母愛孩子,那麼就要用正確的方式去關心保護他們,適當的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,會讓娃在未來的道路上越挫越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