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一生受到兩朝五帝的寵幸,幾乎擁有了所有公主夢寐以求的榮華富貴,但終因早逝而絕響。寶慶一生,既是皇權和男權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對待,也是個人命運多舛的寫照。
寶慶公主平凡而傳奇的人生,見證了明初王朝變故和宮廷中的起起落落
1395年,在明朝洪武二十八年的冬日,老去的明太祖朱元璋忽然收到兩個喜訊——南方大捷的捷報傳來,明軍終于全部平定了謀反的方孝孺在浙江、福建一帶的余孽;與此同時,后宮忽有佳音,明太祖新寵妃張美人產下一女。
此時的明太祖已是68歲高齡,滿頭白發,面容凹陷,行動不如從前敏捷,可謂風燭殘年。然而收到這個喜訊,他還是喜形于色,立即傳旨為來不及見面的新生女兒取名「寶慶」。
「寶慶」,意為寶貴的慶賀,寓意她是自己晚年生命中一個意外的驚喜和慶賀。朱元璋命人將襁褓抱來,寶慶襞襞小手抓住皇帝的一根手指,朱元璋不覺心頭一軟,仿佛回到三十余年前,每當有皇子誕生時的喜悅心情。
眼前這個不期而至的女兒,無疑也成為他人生最后的慰藉。想到自己這一生功成名就,開創了輝煌的大明王朝,朱元璋不禁感慨人生之變化無常。
他托人將寶慶交給張美人撫養,而自己也時常親自去看望,為她取些有趣的乳名,隔幾日就要送去新的玩具、衣裳,寵愛有加。
寶慶公主的生母張美人只是后宮未得封號的妃嬪,為使自己最寵愛的幼女獲得應有的身份,明太祖決定將寶慶過繼給已經過世的馬皇后,以皇后之女的身份獲得應有的禮遇。
當此喜事傳遍京城時,后宮嬪妃無不艷羨,都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運氣,為皇上生下一同受寵的公主。
然而好景不長,才四歲的寶慶公主還沒來得及盡情享受皇帝寵愛,就要承受失去至親的痛苦。1398年秋,明太祖在巡視北方邊疆時染疾,自知來日無多,便急召皇太子朱標回京治喪。
眾皇子接到訃告趕回京城時,明太祖已經駕崩。
太醫們診斷他是突發腦溢血去世的。眾人哀痛之余不得不思考未來的局勢——皇太子朱標處事穩重,應可順利繼位;但四皇子朱棣才貌過人,野心勃勃,想必不會輕易放棄爭奪王位的機會。
默默計算著各自的利益得失,朝堂上下為明太祖的突然離世而陷入忐忑不安之中。
太祖的突然離世使整個后宮陷入哀痛之中。按照慣例,主要妃嬪都要隨主子殉葬,她們不免為自己和子女的命運擔憂和恐懼。
只有當晚值宿侍寢的兩個宮女幸免于難。而有傳言稱,明太祖臨終時以寶慶年幼為由,沒有勒令她的生母張美人殉葬。無論這是否屬實,都可以看出太祖對寶慶的寵愛有加。
建文年間,新登基的孫輩皇帝朱允炆仍將寶慶公主視如己出,寵愛有加。只是好景不長,建文四年,明成祖朱棣起兵奪位,建文帝下落不明。明朝再度易主,寶慶公主的命運如何?她還能像從前那般受寵嗎?
燕王朱棣奪得帝位后,即成為明成祖。對于此前參與密謀的親信大臣,他均有重用;而對于建文帝的支持者,則權衡利弊后大都進行了清洗。寶慶公主作為明太祖的幼女,建文帝的姑母,在這場兵變中何去何從?
出人意料的是,新登基的明成祖并未因寶慶的身份避而遠之,反而將她接到身邊,對她如同妹妹般疼愛。
或許,在成祖心中,寶慶就代表了他與明太祖之間情同骨肉的羈絆,是這個天翻地覆的時代唯一的憑依。
成祖將還是小女孩的寶慶交給自己最寵愛的妻子徐皇后撫養。聰慧溫婉的徐皇后將寶慶視如親生女兒,悉心教導,使她成長為一個溫柔知書達理、見禮儀的才女。
朱棣也時常親自去看望這個「妹妹」,給她帶來新的玩具,聽她彈琴讀書,夸她聰明乖巧。
寶慶也很快就接受了新生活,并不再提起舊日被廢黜的建文帝,而把朱棣和徐皇后當成自己最親的長輩。
她天真爛漫的笑容,似乎也融化了朱棣內心的戾氣,讓他想起在懵懂童年時,兄弟姊妹們一同嬉戲的情景。
成長為大美女的寶慶公主,很快就到了說親的時候。明成祖為此下旨,在京城內外尋覓門當戶對的才子佳婿。
最后,當朝一位大將趙輝的兒子被選中,成為寶慶的駙馬。趙輝原本只是一個千戶小將,靖難之役時因戰功卓著被明成祖提拔重用,封為指揮使。
他的兒子名聰望高,也以才學見長,最終得到皇帝賞識,成為寶慶的夫婿。
出嫁那一天,朱棣破例令皇太子朱高熾親自為寶慶送親。寶慶穿著大紅的嫁衣,蓋著喜帕,眉目含情,十分美麗大方。
朱高熾高大魁梧的身影為寶慶遮風擋雨,顯得寶慶更加嬌小玲瓏。送親隊伍浩浩蕩蕩,彰顯皇家的威嚴與榮耀。
賞賜的彩幣、生活用品數以萬計,遠超其他公主,使所有人看到寶慶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。一時間,宮中嬪妃無不艷羨,都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嫁得這樣好。
1424年明成祖駕崩,其子朱高熾繼位,是為宣宗。他將寶慶公主按輩分尊為「大長公主」,對她的禮遇更甚往昔。
因為兩人差不多同歲,又一起長大,宣宗對寶慶更像親姊妹。趙輝為人奢靡,宣宗便不斷給寶慶賞賜金銀珠寶,以補貼趙家的開支。
寶慶經常入宮向宣宗問安,宣宗也常召她進宮敘話。兩人談起從小的種種趣事,說說笑笑,宣宗望著寶慶,仿佛看到自己少年時的影子。
他時常責備寶慶不要委屈自己,要學會管理家務,克制趙輝的奢侈開支。寶慶也總是溫聲謝過皇兄的教導,又央求宣宗多加關心趙家此刻的困難。
此后英宗、景泰帝先后即位,對寶慶的優厚禮遇絲毫未減。可以說,從出生至三十多歲,寶慶一生都活在皇室溫暖的羽翼之下,備受呵護。
五代君主的寵愛,使她成為當時最幸福的公主,甚至可以說是全明朝最幸運的女子。
然而,就在景泰年間,寶慶的身體日益衰弱。終于在1433年,還不到四十歲的寶慶就因病去世。皇帝得知噩耗后十分傷心,親自為她選址安葬。趙輝也受到提拔,但再無人能給他帶來這樣的榮寵。
寶慶公主一生雖不完美但堪稱幸福,她出生于皇室,幾乎每時每刻都被呵護在溫暖安穩的環境中。五位皇帝對她情同手足,這在歷史上也絕無僅有。
然而人生終究有悲歡離合,她早逝的生命最終定格為一個傳奇,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是她生命的絢爛與驕陽似的燦爛。
此外,溫柔體貼的徐皇后,將她如母親般撫育長大,也令人動容。稚童時期的朱高熾陪伴嬉戲,成人之后繼續以兄妹相待,這份感情亦非同一般。
寶慶一生,見證了明初數代君主與后宮妃嬪的恩怨情仇。她就像一葉小舟,在明初這波瀾壯闊的宮廷風云中起伏,終于壯烈謝幕。寶慶公主的一生,既充滿傳奇,也令人唏噓,折射出了那個時代女性命運的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