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丨喵小咪麻麻(文章原创,版权归作者所有,欢迎个人转发分享)
有了孩子之后,自己的人生就添加了一份责任,每当看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教导下,学会说话、走路,学会自己吃饭,看着孩子这样一天一个样在成长着,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。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,在不知不觉中,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也变高了起来,什么琴棋书画,什么兴趣班,还有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样也不能落下。一味地追求成绩的同时,我们是否考虑到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怎样的?
有一位小学老师在修改作文时,发现很有趣的一幕,于是将这篇作文上传到网上,没想到这篇0分的小学作文火了。
这篇作文中原本是挺正常的一个语病句,老师将语病的地方圈起来并提示这几个字是“多余没用”的。按照老师的理解,40岁以上的人算是中年人了,而这位小学生一句话中,连续出现这两个词,所以前面的“不到40岁的”就可以省略了。
可老师也没想到,这孩子按照老师的提示修改之后,脑洞既然可以这么清奇,直接把老师的提示语搬进来,批改老师看到后笑到手发抖,真是服了。
估计这孩子当时是不是在想:“我妈三天没打我了",这要是让妈妈看到还得了,为此老师特意撇清这个意思,在后面还不忘带上一句:妈妈不会看到吧!
网友们看到这样的作文后,也是笑得不行,有网友表示:“这孩子好真实,这都是小学生发自内心想表达的。”也有网友在脑补,妈妈知道这个作文之后,想必已经抡起棍子在路上了。
孩子能够写出这样的作文,可能是误解老师的意思,也可能是孩子特意开的玩笑,不论孩子的脑洞有多大,都应该引导孩子学习正确的知识。
1.培养独立自主思考能力
人的思考能力是可以经过后天性培养来提高的,而且想象力也是很抽象的,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讲故事的方式,又或者是看电影的方式来启发孩子。平日里与孩子下棋,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应变能力。
在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,适当地反问孩子:“你觉得这样做对吗,为什么?”让孩子学会反思,提炼孩子做事的专注度。
2.适龄而教
许多人都有一个误区,认为给孩子学习很多东西就能提升孩子的能力,让一个三五岁的孩子学钢琴,学舞蹈,学奥数等等。
把孩子个人时间占得满满的,反而不利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,应当留有些许时间给孩子,让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这不仅能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,也能顺其自然地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。
3.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
许多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情况,无疑是比较担心孩子的成绩,都想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,这是大部分家长期望的目标。
这个目标虽然是家长定的,但也需要家长去协调去帮助孩子完成,从孩子自身情况出发,给孩子定制合理的目标。这个目标是孩子力所能及的,可以完成的,这样孩子达成目标之后,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感,进而激发孩子的潜力。
俗话说,活到老学到老,教育孩子也是值得父母们用心去学习的一门学问,随着自身育儿知识的提升,就算遇到熊孩子,也能以不同的方法去应对。
我是喵小咪,关注我,带你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和技巧,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,转发给更多的人!